為加強對法院信息化工作的宣傳,最高人民法院在《中國電子政務年鑒(2024)》設置“數字法院建設”專欄,全國法院獲評2024年數字法院典型案例26篇,其中,白銀市平川區(qū)人民法院《平川法院數字法院建設:科技賦能司法服務新圖景》作為全省唯一入選法院獲評《中國電子政務年鑒(2024)》“數字法院”專欄的2024年度數字法院典型案例。
建強設施,實現訴訟服務“一網通辦”
持續(xù)強化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,推動信息化手段深度融入立案、審判、執(zhí)行、政務等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在硬件建設上,新建數據中心機房,完成UPS可持續(xù)供電系統、空調系統、機房基礎環(huán)境改造、一體化冷風通道、氣體消防等系統建設,實現了專網與互聯網機柜物理隔離,并預留涉密機房。同時,完成院專網弱電線路全光纖改造,達成院內專網、互聯網“光纖到桌面”的網絡覆蓋,為各項業(yè)務開展筑牢硬件根基。
在系統應用上,新建數字化審委會、“五合一綜合審判庭”和遠程多媒體會議室,依托“云桌面”辦公辦案平臺,實現會務通知、事務安排“一鍵通”,外出請銷假、公務派車等一般行政事務“一網辦”;應用辦公自動化系統,整合外出審批、采購審批、電子門禁、GPS車輛管理等功能;安裝智慧檔案館綜合監(jiān)控管理平臺,實現數字化的檔案存儲、檢索與利用,大幅提升工作效率。
在軟件應用上,依托審判流程管理系統搭建全流程線上操作模塊,實現分案、審批、閱卷、開庭、合議、歸檔等事務的“一體化”網上辦理。通過法信、法答網等平臺,從法律數據庫中精準檢索相關法律條文、司法解釋、指導性案例及法律專家?guī)旖獯?,為法官裁判提供堅實法律支撐?/span>
創(chuàng)新模式,實現線上線下“指尖訴訟”
按照推進“一站式”建設標準,大力推行“互聯網+訴訟”模式,提供“廳網線巡”立體化訴訟服務。依托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微信小程序、12368訴訟服務平臺,提供網上立案、跨域立案、自助立案、網上繳費退費、網上保全、郵政集約送達等線上訴訟服務。將原有科技法庭升級為“線上+線下”“專網+外網”融合法庭,實現網上開庭、遠程提訊、同步錄音錄像等功能,全面覆蓋線上線下庭審全過程錄音錄像、智能顯示法庭動態(tài)、證據現場展示及庭審記錄。
依托人民法院調解平臺,融合互聯網庭審系統、微信調解群等多模式線上渠道,采取“線上+線下”結合的調解方式,打造網上受理、遠程視頻調解、線上推送調解協議、在線司法確認等智慧調解新模式。全面推廣在線調解、云上開庭、遠程接訪滿意度評價等平臺的深度運用,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。同時,不斷提高司法公開水平,完善司法公開平臺建設,通過LED大屏、微信、微博、H5、微視頻等形式構建新聞宣傳矩陣,及時發(fā)布動態(tài)信息、典型案例,暢通對外宣傳渠道,講好人民法院故事。
管理數據,實現審判執(zhí)行“精準查控”
通過“數據集中化、流程可視化、管理精細化”,優(yōu)化“管案”“管人”“管事”效能,全面提升審判管理質效與科學化水平。利用審判流程管理系統,融合數據即時分析與在線研判,推進“四類案件”監(jiān)管、延扣審限管理、程序轉化審批、信息維護修改、質效評估研判等審判管理工作網上辦理、全程留痕,實現審判管理“可視化”“平臺化”,讓審判管理更公開、更科學、更高效。
大力推行“分段式”執(zhí)行管理模式,發(fā)揮執(zhí)行指揮中心樞紐作用,持續(xù)推進信息化升級與實體化運行,優(yōu)化執(zhí)行查控系統建設,拓展“點對點”網絡執(zhí)行查控系統,將協作執(zhí)行從傳統線下“面對面”轉為線上實時“總對總”,基本實現對被執(zhí)行人主要財產形式和相關信息的有效覆蓋。以“人民法院執(zhí)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統”為載體,實現執(zhí)行文書自動生成、執(zhí)行信息自動回填、網絡查控自動發(fā)起、終本案件自動核查、當事人信息自動關聯、執(zhí)行過程自動公開、執(zhí)行風險自動預警、執(zhí)行節(jié)點自動提醒等功能,顯著提升執(zhí)行工作智能化水平。
平川區(qū)法院將始終秉持司法為民理念,深入推進智慧法院建設,堅持“實用、好用、管用、想用”原則,以“智”賦能,增質、提速、惠民,持續(xù)加強智慧平臺建設、擴充應用場景、深化數據智能分析研判,以更高的智能化、信息化水平,著力解決群眾急愁難盼問題,推動審判執(zhí)行工作“觸網蝶變”,創(chuàng)造更高水平的數字正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