隴原的五月,夏風爛漫,吹皺滿山蔥綠,構成一幅和美鄉(xiāng)村畫卷。在定西市安定區(qū)阡陌田野,紅藍交替的警燈閃爍,藏藍身影穿梭于田間地頭、羊腸小道、村落庭院,守四時安穩(wěn)。
“農忙時節(jié),群眾的注意力和關注點都集中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上,極易忽視對自身安全和家庭安全的防護,辦證換證也是能推就推,實在不得行才抽空去辦理,針對這一情況,石泉派出所主動作為,全面實施‘流動警務’,沉警一線,真正把服務送到群眾身邊,解群眾之所難、幫群眾之所需。”安定分局石泉派出所所長梁淵說。
春耕以來,安定分局立足派出所“主防”定位,結合地域實際,在持續(xù)深化“一村一輔警”警務機制的基礎上,因時而變、順勢而為,創(chuàng)新推出了以“1輛警車+多名民警”為主的“流動警務”新模式,全面推動警力動態(tài)流向田間地頭、院壩村落等地,變“等上門”為“送上門”,切實幫群眾排憂解難,真正做到警務圍著民意轉、民警圍著群眾轉。
“杜叔,您的身份證換好了,今天巡邏路過您家田地正好給您送過來?!薄靶×核L,真的太感謝你了。最近家里人都忙著種地,一點也抽不出時間送老人去派出所辦證,你們不僅上門照相,還送證到手,服務也太周到了?!边@是安定區(qū)石泉鄉(xiāng)石泉村村民杜某某與石泉派出所所長梁淵之間的對話。
“流動警務”——流動的是警力、不變的是初心。警車上,隨車配備有公安筆記本電腦、照相機、打印機等設備,攜帶著安全檢查、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等相關法律文書資料,讓矛盾就地解決、服務上門送達、普法處處可行、巡邏檢查并軌,真正打通服務群眾“最后一公里”,實現(xiàn)社情民意第一時間接收、矛盾糾紛第一時間知悉、治安狀況第一時間掌握,既提升了工作質效,又密切了警民關系。
“矛盾糾紛就是要及時發(fā)現(xiàn)、盡早處理,有了‘流動警務室’,哪里發(fā)生矛盾糾紛警車就開到哪里,調解工作便可當即開展?!卑捕▍^(qū)石泉鄉(xiāng)石泉村村民李某與李某某二人因田地界線問題發(fā)生爭吵,石泉派出所民警迅速趕往現(xiàn)場,對當事人雙方進行勸導,糾紛得到及時化解。
基層既是產生利益沖突和社會矛盾的“源頭”,也是協(xié)調利益關系和疏導社會矛盾的“茬口”。安定分局堅持和發(fā)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以群眾需求為導向,以群眾滿意為標尺,緊盯農村矛盾糾紛特點,充分發(fā)揮“流動警務”機動性強、靈活性高、反應快速的特點,實現(xiàn)矛盾糾紛源頭防范、精準預警、多元化解。今年以來,已在警車上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0余起,讓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、解決在就地。
“各位鄉(xiāng)親,我是西鞏驛派出所民警,趁著大家得空休息,我給大家講一講防詐騙知識,希望大家都能守好自己的‘錢袋子’,也請大家對派出所的工作多提寶貴意見建議……”一場“警民暢談”活動在西鞏驛鎮(zhèn)河畔村田埂邊開展。民警與村民們席地圍坐,暢所欲言、氣氛濃烈。安定公安推行“流動警務”以來,這樣的場景在安定區(qū)時常出現(xiàn),民警與群眾交朋友,向群眾宣講相關政策及法律法規(guī)、安全防范知識,送服務、聽意見、察實情、謀良方、解民憂、促發(fā)展。
“流動警務”不僅是一種工作方式,更是一種服務理念?;鶎邮堑谝痪€,是前線,也是火線,安定公安聚焦基層社會治理,以頂層設計助推底層實踐,拓展延伸“炕頭警務”“圍爐夜話”“平安夜話”等警務模式,做實主動警務、預防警務,將服務窗口“搬”到群眾家,“挪”到群眾心窩里,真正實現(xiàn)警務服務“零距離”、警民聯(lián)系“面對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