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筑牢青少年法治思想防線,讓法治種子在暑期生根發(fā)芽,近日,蘭州市城關區(qū)司法局各司法所精準發(fā)力,以“沉浸式體驗+互動式傳播”為核心,開展系列暑期青少年普法宣傳活動,將法律知識轉化為青少年易接受、樂參與的“暑期必修課”,為青春成長筑起堅實法治屏障。
法治講座“接地氣”
法律知識入人心
各司法所邀請法律實務工作者走進社區(qū)活動室、暑期托管班,圍繞青少年高頻接觸的法律場景定制內容。臨夏路司法所以“防范校園欺凌與網絡詐騙”為主題,結合近期未成年人被誘導參與網絡刷單、遭遇惡意P圖敲詐等真實案例,用漫畫視頻、情景對話拆解法律風險。鹽場路司法所聚焦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》中“家庭保護”章節(jié),通過“家長提問+律師答疑”的互動形式,解答“孩子沉迷網游如何干預”“校園傷害事件責任認定”等熱點問題,現場發(fā)放《青少年法律手冊》《家庭法治教育指南》等資料100余份,讓法律知識既“聽得懂”又“用得上”。嘉峪關路司法所,以“暑期鐵路安全進社區(qū)”為主題,為社區(qū)青少年普及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》《鐵路安全管理條例》等有關法律法規(guī),并結合真實發(fā)生的鐵路交通安全事故,以案釋法,還設置“安全知識問答”環(huán)節(jié),通過搶答贏取定制紀念品,激發(fā)青少年參與熱情。
針對暑期高發(fā)的安全隱患,拱星墩司法所、皋蘭路司法所、雁園司法所以“案例+法條”形式,結合未成年人溺水事故案例,用通俗語言解讀了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》中家長的監(jiān)護義務、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》中危險水域管理方的安全責任,讓抽象法律變“身邊警示”。同時設置互動問答,“發(fā)現溺水者該先做什么?”“私自去野塘游泳違法嗎?”等問題引發(fā)搶答,青少年在互動中牢記“防溺水六不準”及智慧施救要點,明確危險行為的法律風險。
模擬法庭“沉浸式”
法治威嚴看得見
白銀路司法所聯合正寧路社區(qū)、雷諾律師事務所“關于相鄰權的民事案件”模擬法庭正式拉開帷幕。20余名青少年分別扮演審判長、辯護人、原告、被告人等角色,從法庭調查、舉證質證到法庭辯論,全程嚴格遵循真實庭審流程。孩子們全神貫注地投入角色,一舉一動都有模有樣。律師在旁全程指導,及時糾正流程中的小細節(jié),還在每場模擬結束后進行點評,用案例講解相關法律知識,讓孩子們明白“法就在身邊”。活動現場,孩子們時而認真記錄,時而激烈辯論,不僅感受到了法律的威嚴,也學會了用理性思維看待問題。
服務上門“暖人心”
法治關懷無死角
針對留守兒童、困境青少年等特殊群體,司法所通過“送法上門”專項行動。鐵路西村司法所、雁南司法所組織法律志愿者走訪轄區(qū),為青少年送上定制化法治服務——不僅手把手教他們辨別“不良校園貸”“虛假兼職”的陷阱,還聯動心理咨詢師開展情緒疏導,幫助緩解成長焦慮;東崗司法所、鐵東司法所則聯合社區(qū)網格員,在小區(qū)涼亭、兒童活動區(qū)設置“微普法點”,通過“一對一講解+趣味問答”的方式,為假期獨自在家的青少年普及“陌生人敲門應對技巧”“緊急情況報警流程”等實用知識,讓法治關懷延伸到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街頭宣傳“聚人氣”
全民參與護成長
在商圈廣場、公園入口、社區(qū)小花園等人員密集區(qū)域,團結新村司法所搭建“法治游戲區(qū)”,設置“法律知識大轉盤”“法治拼圖挑戰(zhàn)賽”等互動游戲,青少年通過答題贏取法治書簽、文具,在玩樂中掌握法律常識;渭源路司法所、東崗西司法所、靖遠路司法所、火車站司法所發(fā)動“法律明白人”、大學生志愿者向過往青少年及家長發(fā)放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》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違法犯罪法》《未成年網絡保護條例》知識讀本,現場解答“如何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網絡”“發(fā)現未成年人不良行為該如何干預”等問題,呼吁家長、商戶、社區(qū)共同參與青少年法治保護。
活動期間,各司法所共開展暑期青少年普法活動30余場次,覆蓋青少年及家長1000余人次。下一步,城關區(qū)司法局將持續(xù)優(yōu)化青少年普法模式,推動“暑期普法”向“全年護航”延伸,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更加優(yōu)質的法治環(huán)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