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訪問甘肅政法網 今天是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

典型電詐案件預警丨第88期

責任編輯:孔令聞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9-06
字號:A A    顏色:


案例一

網絡交易類詐騙案例


8月24日,天水市U先生報案稱自己被詐騙三萬余元。警方調查得知,今年4月下旬U先生加入一個蔬菜進貨群,在群里U先生添加了昵稱為“邱姐”的一女性為好友,并在“邱姐”處訂購了一批土豆,U先生幾天后便收到了貨物。幾月后,U先生再次在“邱姐”處訂購了35噸土豆,隨后便接到自稱是運貨司機“小李”的電話,對方說自己已經將這批土豆裝車,需要U先生繳付貨款,于是U先生便向對方提供的賬戶轉賬3萬余元,但幾天過后U先生并未收到貨物,再次撥打“小李”電話無人接聽,U先生詢問“邱姐”,對方卻說自己根本沒有收到貨款,U先生前往公安機關報案。

省反詐中心提示:互聯網時代給人帶來了便捷,其中也暗藏風險。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進行網絡詐騙獲取利益,廣大網友在網絡交易時擦亮眼睛,注意甄別賣家身份信息是否真實可靠。如遇詐騙,請立即撥打96110反詐專線止損。


案例二

虛假服務類詐騙案例

8月28日,白銀市D先生報案稱:自己5月份在網上查詢身體健康相關問題時,網頁彈出一個網絡就醫(yī)對話框,因當時D先生身體確有不適,便在對話框內向自稱是“某珍堂”醫(yī)師的人咨詢了相關病癥,D先生原本對其醫(yī)師身份有所懷疑,但在其說了許多專業(yè)詞匯,并將相關證書信息全部發(fā)給D先生后,D先生消除了疑慮,立即向對方提供的賬戶轉入醫(yī)藥費,此后D先生并未收到任何藥物,也無法聯系對方。

省反詐中心提示:在網絡咨詢醫(yī)生時,一旦覺得自己掌握了對方的身份信息,便完全信賴對方進行買藥或者轉賬,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。請廣大網友問診治療時前往正規(guī)渠道就醫(yī),如有疑問,可撥打96110反詐專線進行咨詢。


案例三

冒充公眾人物詐騙

8月29日,張掖市K學生在家刷視頻時,看到某人發(fā)布的關于自己偶像“宋某”和粉絲互動信息,K學生隨即通過該信息添加到“宋某”QQ號,對方頭像、名稱均顯示其為“宋某”本人。隨后K學生便根據“宋某”發(fā)送的粉絲福利群號加入粉絲群,該粉絲群管理員稱第一批入群福利是“宋某”簽名照,掃碼即可參與抽獎,隨后K學生掃碼并按鏈接提示輸入了50.01,結果K學生發(fā)現自己被扣款50.01,管理員稱是K學生操作失誤導致扣款,要求K學生下載某APP辦理退款,K學生在按對方提示操作后發(fā)現又被扣除了2萬余元,才意識到自己被騙。

省反詐中心提示:身份真假不辨的明星,來歷不明的粉絲群,要求掃碼填寫數字的可疑行為,都應該引起廣大網友警惕,天上不會掉餡餅,天下也沒有白吃的午餐,如遇真假難辨的情況,可撥打96110反詐專線進行咨詢。


案例四

網絡游戲虛假交易類詐騙案例

2021年8月30日,T先生通過某APP接到游戲陪練任務,接到任務后,T先生便加了“A客戶”社交賬號,后“A客戶”要求T先生進行身份驗證,并發(fā)給T先生一個用于身份驗證的二維碼,T先生掃碼進入后,其對話框內有一自稱是“客服”的人,該“客服”稱“A客戶”目前無法下單,需要對T先生身份信息進行核實,并告知T先生如果想繼續(xù)獲得代練業(yè)務,需先轉保證金進行身份驗證,并承諾保證金會在驗證成功后返還。T先生便按照對方提供的賬戶進行轉賬,但每次轉賬后該“客服”都以備注不合格、轉賬賬戶錯誤等為理由,讓T先生連續(xù)掃碼轉賬,T先生累計轉賬7次,損失3000余元。

省反詐中心提示:凡是要求繳納保證金、保險金并承諾事后返還的,基本上都是騙局。呼吁廣大網友在官方應用平臺下載安裝注冊“國家反詐中心官方APP”,保護自己的財產安全,遠離詐騙。如遇詐騙,請撥打96110反詐專線報警。


案例五

冒充公檢法類詐騙案例

8月26日,H女士接到電話,對方自稱是某局工作人員,稱其醫(yī)??ㄔ谀呈猩嫦俞t(yī)保詐騙,隨后對方將電話轉接至自稱為某市公安民警的“高某”,“高某”通過社交平臺向受害人發(fā)送了一張涉案人員通緝文書,其中有H女士頭像及身份信息,急于證明清白的H女士按照對方要求下載了其發(fā)送過來的軟件安裝包,“高某”每過一段時間便提醒H女士點擊該軟件,并讓H女士在附近網點辦理銀行卡,將自己所有的錢全部轉入該銀行卡,H女士按照對方安排操作,還將從各網貸平臺借貸的錢提現存入該卡,后H女士發(fā)現卡內資金被對方全部轉走,總計被騙約90萬元。  

省反詐中心提示:所有公檢法單位都不會要求網絡轉賬,廣大網友對此類案件一定要提高警惕,遠離騙子陷阱,一旦接到類似電話,可前往相關工作單位咨詢或直接撥打96110電話咨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