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來,甘南州臨潭縣以“大抓基層、大抓基礎、大抓治理”三年攻堅行動為契機,積極推進“基層黨建+文明村社+和諧寺廟+十戶聯防+美麗家園+兩代表一委員+黨政干部+民兵隊伍”的“8+”基層治理模式。通過將各級力量融入網格,讓干部下沉基層,編進網格、進入戶舍,開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,有效解民困;讓村社干部、網格長、聯戶長在一線辦公,主動服務、主動作為,有效護民利;讓黨代表、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入格聯戶,扎實摸清基層情況,有效察民情;將各級力量匯聚起來、充實網格,推進基層治理和村民自治,有效促民行,引導各族群眾積極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,把更多的人力物力精力投向基層,推動聯系幫扶機制向社會治理拓展延伸,讓基層社會治理跑出“加速度”。
“黨員干部等“8+”力量常態(tài)化下沉服務基層制度給基層各項治理工作帶來了強有力的支撐,基層治理力量進一步加強,現在轄區(qū)面貌日新月異,村民擁有了更多的獲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”范家咀村第四網格網格長寧鳳英說。
堅持高位推動 積極構建組織領導“一盤棋”
臨潭縣委、縣政府制定印發(fā)了《關于以黨的建設為統領全面構建“8+”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機制的實施方案》,成立了領導小組,設立了10個專責組,細化工作職能,切實擔負起牽頭抓總、統籌推進的各項工作職能。政法、組織、宣傳、統戰(zhàn)和人大、政協、人武、教育等部門加強協作聯系溝通,將工作多條線擰成一股繩。初步形成了主要領導牽頭抓、分管領導具體抓、綜治中心專門抓、相關部門協調抓、各個鄉(xiāng)鎮(zhèn)共同抓的整體工作合力。
堅持同頻共振 積極架構組織體系“一幅圖”
創(chuàng)新完善“縣委—鄉(xiāng)鎮(zhèn)黨委—村(社區(qū))黨組織—網格黨組織”四級組織架構體系,按照新的“8+”工作運行機制,對原有的網格進行優(yōu)化重組,在全縣16個鄉(xiāng)鎮(zhèn)147個村(社區(qū))共劃分網格770個,聯防組1995個。將原有的“網格化+十戶聯防”工作流程、運行機制和“8+”新機制進行了有效整合,重新繪制了工作流程圖,編制了《入戶工作手冊》,明確了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工作職責和每個層面人員工作任務。實現了一個流程、一套制度。同時,將8185名黨政干部、兩代表一委員、民兵隊伍等力量“下沉村社、編入網格、進入戶舍”,通過黨組織領導網格、人員融入網格、群眾凝聚網格,形成縱向到底、橫向到邊的治理體系和責任體系,以“8+”治理新模式支撐起了精細化治理新格局。
堅持聯動運行 積極鉤織線上線下“一張網”
依托州縣鄉(xiāng)村四級綜治管理平臺,整合資源向網格聚焦,工作觸角向網格延伸。通過將黨政干部、代表委員、民兵隊伍和村(社區(qū))兩委班子成員、網格長、聯戶長等力量有效融入網格,組織開展信息聯通、矛盾聯排、糾紛聯調、環(huán)境聯治、安全聯保、人員聯控、困難聯幫、法治聯宣、平安聯創(chuàng)等活動,使“人在格中走、事在格中辦”,在網格內實現了“看好自己的門、管好自己的人、辦好自己的事”的目標。同時,積極采用“綜治中心+網格化+信息化”模式,將每個網格區(qū)域內與之相關聯的人、地、事、物、組織等全部納入相應網格,錄入社會治理云平臺。同時,通過“平安通”APP,實現綜治中心和網格“一鍵直通”,推動全民網格轉型,切實把社會服務和管理的觸角延伸到社會末梢,努力做到全覆蓋、無遺漏。讓“小聯防”發(fā)揮“大作用”、“小網格”實現“大服務”、“微治理”釋放“大能量”。
目前,臨潭縣全縣各級“8+”力量按照“不漏一戶、不漏一人”的工作要求,常態(tài)化開展“入格聯戶”工作。各級黨政干部、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等“8+”力量廣泛聯系群眾,努力將基層網格“小單元”打造成“8+”力量履職的“根據地”和基層社會治理的“前沿站”。期間,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305件,化解298件,化解率達到了98%,通過平安通APP累計上報處理各類事件3529件。以“8+”基層社會治理機制為抓手,推動形成了人人有責、人人盡責、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和社會活力競相迸發(fā)的基層社會治理新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