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訪問甘肅政法網 今天是 2025年08月30日 星期六

武威涼州公安東關派出所:“五字訣”書寫平安新答卷

來源:甘肅政法網 責任編輯:張曦云 發(fā)布時間:2025-08-06
字號:A A    顏色:

民生無小事,事事系民心。矛盾糾紛看似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,卻連著家家戶戶的“幸福指數(shù)”,也連著基層治理的“安全系數(shù)”。


“小李妹子,最近氣色看著都好了?”社區(qū)民警陳麗娟剛走到居民樓下準備入戶就和這層的小李聊了起來。小李笑著說;“我和婆婆能和好如初,多虧了你們,總說家丑不可外揚,我是又堵得慌,又沒地兒說,現(xiàn)在啊心里的疙瘩解開了,生活都舒心了?!?/span>


微信圖片_20250806154244.png


武威市公安局涼州分局東關派出所成立于1992年,是武威市回族、東鄉(xiāng)族、藏族等10個少數(shù)民族相對集中居住的地方,小區(qū)集中,人口眾多,治安狀況較為復雜。為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積極踐行“派出所主防”工作理念,東關派出所緊緊圍繞“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務不缺位”的工作目標,延伸警務觸角、發(fā)揮群防群治、鄰里守望作用,不斷推動落實派出所“主防”職責,創(chuàng)新推出查、聯(lián)、疏、訪、宣“五字訣”矛盾糾紛化解法,推動“應急維穩(wěn)”向“常態(tài)創(chuàng)穩(wěn)”轉變,將矛盾化解在“警格”、解決在萌芽狀態(tài),努力維護轄區(qū)社會治安和諧穩(wěn)定。


“查”字為先,靶向發(fā)力早預防


“千里之堤,潰于蟻穴”,任何小的矛盾如果不及時發(fā)現(xiàn),都可能引發(fā)大的沖突,東關派出所深知矛盾糾紛排查是化解工作的基礎和前提,結合轄區(qū)地域特色,梳理“警格”脈絡圖,建立“日常走訪排查+重點領域排查+特殊時期排查”三位一體的排查模式,讓矛盾糾紛無處遁形,再實行清單銷號、臺賬管理,按照通過現(xiàn)場調解、現(xiàn)場移交主管單位等方式,下好矛盾糾紛排查“先手棋”。


今年3月,警格員小王在采集信息中了解到,一老舊小區(qū)因下水管道老化引發(fā)了鄰里矛盾。低層住戶覺得管道變形,下水堵塞需要更換;而高層住戶則認為自家的管道沒有問題,不愿意分攤更換費用。小王敏銳地察覺到這一矛盾糾紛如果處理不當,極有可能激化。她立即將情況上報,派出所迅速啟動矛盾糾紛排查機制,組織社區(qū)網格員、物業(yè)工作人員對涉及的10余戶居民進行走訪注意,詳細記錄每戶的訴求和擔憂,為后續(xù)化解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

微信圖片_20250806154251.png


除此之外,東關派出所還利用大數(shù)據(jù)、信息化手段,對轄區(qū)內的矛盾糾紛進行分析研判。通過對警情數(shù)據(jù)、群眾訴求等信息的整合分析,定位矛盾高發(fā)區(qū)域和類型,提前制定相應措施,做到有的放矢。


“聯(lián)”字為要,凝聚多元共治力


矛盾糾紛的化解,單靠派出所一家的力量往往是不夠的。東關派出所積極構建多元聯(lián)動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,聯(lián)合社區(qū)、司法、志愿者等多方力量,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。


前兩個月,轄區(qū)兩家相鄰的商鋪因廣告牌擺放位置問題發(fā)生爭執(zhí),甚至一度引發(fā)肢體沖突。派出所接到報警后,迅速聯(lián)合社區(qū)警格員、市場監(jiān)管部門工作人員趕到現(xiàn)場。民警負責穩(wěn)定雙方情緒,防止矛盾進一步升級;社區(qū)調解員從鄰里和諧角度出發(fā),耐心勸說;市場監(jiān)管人員則依據(jù)相關規(guī)定,對廣告牌設置進行規(guī)范指導。經過三個小時的調解,雙方終于達成和解,重新劃定了廣告牌的擺放區(qū)域,一場劍拔弩張的糾紛在多方聯(lián)動下得以解決。


通過建立健全聯(lián)動機制,東關派出所形成協(xié)調作戰(zhàn)的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格局,有效提升了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的效率和質量。今年以來,通過聯(lián)動機制成功化解矛盾糾紛87起,為維護轄區(qū)治安穩(wěn)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

“梳”字為本,真情融入解民憂


派出所“熟人”糾紛最難徹底化解,如家庭糾紛、婚姻糾紛、鄰里糾紛等,此類糾紛涉及人員廣、積怨時間長、復發(fā)概率大,給維護轄區(qū)穩(wěn)定提出了新的挑戰(zhàn),也給化解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

微信圖片_20250806154300.png


東關派出所針對各類矛盾糾紛,首先深入開展調查、召開分析研判會,查找原因及突破口,按照“警格”劃分,實行社區(qū)民警、警格員雙人雙責的原則,評估到位,制定化解預案;其次運用好“融入真情、拉近感情、互換心情”的移情式傾聽工作方法,通過剖析問題根源、當事人行為心理變化,以打開當事人心結為突破口,找到解決辦法;最后對于思想偏激、可能反復的糾紛當事人,采取交心談心、法理結合、反復化解的方式勸說感化,把矛盾化解于“無形”。對于訴求合理的解決問題到位、生活困難的幫扶救助到位,即使訴求無理的思想教育到位,“以疏代堵”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警格。


在一次家庭糾紛調解中,移情式傾聽工作方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。一對年輕夫妻因家庭瑣事頻繁爭吵,甚至鬧到離婚的地步,民警將兩人分開溝通,耐心傾聽雙方的傾訴,讓他們說出心中的不滿和委屈。在了解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后,社區(qū)民警董莉表示非常理解對方,現(xiàn)今社會每個人都壓力巨大,再從夫妻多年的感情入手,適當給出生活中一些小問題的解決方式,又從法律角度分析離婚對家庭和孩子可能造成的傷害。經過多次調解,夫妻二人認識到爭吵解決不了問題,反而制造更多的矛盾,雙方互相道歉,嘗試重歸于好。民警臨走前,妻子拉著民警董莉的手說:“要不是你們,我們這個家就散了!”


“訪”字為基,架起警民連心橋


“陳大姐,最近家里都順順當當?shù)陌???/span>


“老劉啊,鄰里街坊之間難免有摩擦,和平解決了就再別往心里去了?!?/span>


“您看這事兒處理完了,大家心里都舒坦,咱們過日子圖的就是個安穩(wěn),以后啊有啥解不開的,隨時找派出所!”


為進一步鞏固工作成果,防止發(fā)生“案了事未了”,矛盾糾紛仍未解決的現(xiàn)象,對已調解的矛盾糾紛建立矛盾糾紛跟蹤回訪制度,采取電話回訪、入戶回訪等方式,主動與當事人溝通交流,詳細掌握調解協(xié)議落實情況,收集群眾對公安機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,建立矛盾糾紛化解、回訪臺賬,進一步鞏固矛盾糾紛調處效果,防止矛盾反彈。對每起警情進行回訪,及時聯(lián)系當事人,做好警情跟蹤,對于未徹底化解的矛盾,移交至當事人所在社區(qū)的社區(qū)民警,及時跟蹤矛盾糾紛進展情況及動態(tài),勸告當事人冷靜、理智,依法辦事,防止矛盾糾紛擴大激化或轉化。


“宣”字為翼,營造和諧好氛圍


預防勝于治療,東關派出所堅持“以防為主,調防結合”的工作思路,開展“法治集中宣傳”“法治進社區(qū)”“法治進公園”“法治進宗教”等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,讓群眾聽得懂、記得住、用得上。除了線下宣傳,民輔警還充分利用微信居民群等發(fā)布法律知識、安全防范提示等內容,進一步增強群眾法律意識、法治觀念和道德修養(yǎng),引導群眾辦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決問題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、自覺守法,營造自覺守法的良好法治環(huán)境,并學會運用法律武器,表達合理訴求,維護合法權益,從源頭遏制各類矛盾糾紛的發(fā)生。


“有效的治理,從來不是冰冷的條文,而是帶著溫度的溝通;長久的安寧,從來不是被動的等待,而是主動的擔當?!彼L張博德說道。


微信圖片_20250806154307.png


自推行“五字訣”矛盾糾紛化解法以來,東關派出所矛盾糾紛化解率達到98%以上,回訪率達到100%,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顯著提升。這一個個數(shù)字的背后,是東關派出所全體民輔警的辛勤付出,更是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在基層落地生根、開花結果的生動寫照。


風好正是揚帆時,治理當有續(xù)新篇。從“楓橋經驗”的星火初燃,到“五字訣”的落地生根,涼州公安東關派出所的矛盾糾紛化解實踐,始終緊扣“為民”二字的初心,深耕“共治”理念的土壤。我們將繼續(xù)以“五字訣”矛盾糾紛化解法為筆,以民心為墨,在社會治理的畫卷上續(xù)寫更多“矛盾消弭于萌芽、平安守護于日常”的新故事,讓“楓橋經驗”的光芒,在基層治理現(xiàn)代化的征程中,始終溫暖而明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