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色是華池的“底色”。近年來,慶陽市華池縣堅持賡續(xù)紅色血脈,以挖掘紅色法治資源、傳承紅色法治文化為重點,創(chuàng)新普法形式、強化責任落實,把紅色文化與法治文化精準融合,弘揚偉大建黨精神,傳播法治思想、樹牢法治信仰,打造了具有華池特色的普法宣傳新模式,為推進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(fā)展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。
用好優(yōu)勢資源
深挖紅色法治文化
華池擁有豐厚的紅色法治文化資源,在這里發(fā)生的“劉巧兒”婚姻上訴案,其原型封芝琴成為爭取婚姻自由和婦女解放的象征,推動了新中國第一部《婚姻法》的宣傳普及,影響廣泛而深遠。馬錫五在這里創(chuàng)造了以“深入群眾、調查研究、巡回審理、就地辦案、實事求是、調判結合、手續(xù)簡便、不拘形式”為核心的“馬錫五審判方式”,體現了我們黨在司法領域踐行群眾路線的理念,被國際司法界譽為“東方審判經驗”,其蘊含的“司法為民”價值觀歷久彌新。陜甘邊蘇維埃政府頒布實施的土地、財政糧食、軍事、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、民政勞資、文化教育、知識分子、肅反、廉政、社會教育改造等“十大政策”,實事求是,心系群眾,突出實際,受到了根據地群眾的熱烈擁護和稱贊,影響十分深遠。
華池縣深入挖掘各個時期紅色法治文化元素,其蘊含的“為民利民便民、緊密聯(lián)系實際”理念與習近平法治思想高度契合。為此,華池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、以服務群眾為理念,系統(tǒng)謀劃、科學部署,從建設法治宣傳基地、樹立華池法治宣傳品牌、提升法治宣傳實效等方面持續(xù)發(fā)力、久久為功,把服務大局作為延伸職能的主戰(zhàn)場、主陣地,不斷推動紅色法治文化資源在新時代彰顯其魅力,得到更好傳承和保護。
建好教育基地
傳承紅色法治文化
充分利用縣內紅色資源,打造了內容更加寬廣、更加多元的紅色法治宣傳教育基地,有效拓展了華池法治文化的“供給源”,全方位、多角度展示了華池紅色法治文化的“源、根、魂”,進一步推動普法宣傳實現全民關注、全民參與和全民共享。
建好南梁法治文化教育基地。建成全省首家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——“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南梁法治文化教育基地”,同步被命名為第一批全省法治宣傳教育基地,被納入省委十四屆三次全會報告。同時充分發(fā)揮基地的宣傳教育作用,探索推行“紅色革命+愛國主義+法治研討”一體融合模式,承接省內外各級現場教育培訓,開展專題展覽、團體觀摩、法治實踐、主題黨日等活動,把紅色資源轉化為全民共享、全民普法的“鮮活教材”“生動課堂”和重要陣地,引導黨員干部群眾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、自覺遵守者、堅定捍衛(wèi)者,2021年以來共接待人數200余萬人次。
建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。結合華池紅色法治文化實際,持續(xù)推進青少年法治文化陣地建設,2024年4月,華池縣列寧學校被司法部、全國普法辦命名為首家“全國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實踐中心”。同時,依托南梁革命紀念館、南梁列寧小學舊址、閆洼子四十二烈士墓和烈士陵園等資源,以中小學生為目標受眾,通過“紅色之旅 綻放青春”等研學活動深化愛國主義教育,通過開設紅色法治課、講紅色故事班會、開展清明祭掃等活動,弘揚革命先烈遺志,傳承紅色法治基因,引導青少年從小樹立愛國情懷,養(yǎng)成遵法守法意識,年均參觀學生達500余名。為103所中小學聘請法治副校長(法治輔導員),通過講法治課、舉辦“開學第一課”“預防青少年犯罪”等法律知識講座,并將模擬法庭“搬進”校園,協(xié)助學校開展法治教育、預防犯罪等工作,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,樹牢法治信仰,從源頭預防和減少了青少年違法犯罪行為。
建好黨員干部法治教育基地。以“紅色文化+法治陣地”的方式,將紅色法治元素嵌入南梁革命紀念館、南梁廉政教育館和南梁法官教育基地等平臺基礎建設中,建成劉巧兒(舊居)普法教育基地,打造了政治優(yōu)勢明顯、法治元素獨特的黨員干部法治教育基地。在此基礎上,華池縣采取“黨建+法治”的模式,在各類培訓中開展紅色法治文化體驗活動,并組織黨員干部重溫入黨誓詞、憲法宣誓和普法講座等,以此提高黨員干部在弘揚南梁紅色法治文化精神上的服務水平,推動黨員干部提升依法辦事、依規(guī)辦事和為民辦事的能力。2022年以來全縣舉辦各類法治培訓班24期,培訓黨員干部近8000余人次。
建好鄉(xiāng)村法治教育基地。以助力鄉(xiāng)村振興工作為重點,以法治鄉(xiāng)村建設為抓手,以村(社區(qū))辦公陣地為中心,建成太陽村法治實踐傳承館,將挖掘的紅色法治文化精髓融入其中,推動建成內容豐富、貼近群眾的鄉(xiāng)村法治教育基地。利用已有的場地條件和優(yōu)勢開展法治業(yè)務培訓,加強農村法律服務人才培育,截至目前,培養(yǎng) “法律明白人”637人,116個村(社區(qū))法律顧問實現全覆蓋。不斷完善以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為內容的“1532”工作法,推動農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向縱深推進,讓法治服務鄉(xiāng)村振興更加實體化、陣地化。
樹好法治品牌
弘揚紅色法治文化
華池縣聚焦南梁紅色法治文化精神內涵的延伸和運用,以“傳承理念+創(chuàng)新行動”的工作方法,推動紅色法治文化向基層延伸、向社會推廣,打造了具有華池特色的法治品牌。
樹好“馬錫五式”工作室品牌。立足“馬錫五審判方式”發(fā)源地這一優(yōu)勢,充分發(fā)揮重視調解、不拘形式、就地審判、心系群眾的傳統(tǒng),在法院、檢察院設置“馬錫五式”工作室,推動司法力量為群眾排憂解難更加高效??h法院組織法官進田間地頭、入案發(fā)一線,看現場、查實情、辨真?zhèn)?、解糾紛,通過創(chuàng)新開設“窯洞法庭”“集市法庭”“車載法庭”“田間法庭”“圓桌法庭”等,并建立巡回審判點,推動司法力量向基層下沉,讓司法服務更貼近基層、更方便群眾;縣檢察院將華池紅色文物保護與油田綠色開發(fā)有機融合,以“檢察藍”守護“革命紅”,培育出了“紅+綠”公益訴訟檢察亮點品牌,有效發(fā)揮了檢察公益訴訟在紅色資源保護和傳承中的職能作用。
樹好“巧兒說法”品牌。以打造“巧兒說法”品牌矩陣為目標,從普法宣傳、矛盾化解和服務提升方面入手,通過在各鄉(xiāng)鎮(zhèn)和各部門設置巧兒說法講堂,在縣鄉(xiāng)村三級綜治中心設立巧兒調解室,在法院、民政局設置巧兒婚姻講堂,堅持“事理、法理、情理”并重,使“巧兒精神”在法治宣傳教育、婚姻糾紛化解得到生動實踐;主動拓展“巧兒說法”普法品牌,以南梁紅色法治文化精神為根基,開辦“說法評理”“法治進行時”等本土法治欄目;將“南梁說唱”傳統(tǒng)藝術與“兩微一端”、抖音、快手等新媒體相結合,編排南梁說唱《紅色廉政萬年長》和快板“說說民法典”等通俗易懂的普法節(jié)目,有效普及了法律知識,潛移默化地引導群眾形成了辦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決問題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的濃厚氛圍。
走好群眾路線
踐行紅色法治文化
華池縣主動傳承南梁紅色法治文化理念,幫群眾之所需、解群眾之所困,調動全縣人民調解資源的最強合力、最快聯(lián)動和最優(yōu)服務,以調解工作實效來踐行法治為民初心。
人民調解組織不斷完善。面對新時代基層矛盾糾紛出現復雜化、多樣化的新情況,華池縣不斷加強人民調解組織建設,搭建起了行業(yè)、個人和縣、鄉(xiāng)、村人民調解委員會“全覆蓋”的大調解網格體系。縣綜治中心和勞動爭議、經濟糾紛、婚姻家庭等9個行業(yè)調解組織多點聯(lián)動,及時化解征地拆遷、醫(yī)療衛(wèi)生、土地承包等行業(yè)性、專業(yè)性、綜合性矛盾糾紛。131個基層調委會充分發(fā)揮主力作用,不斷推進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,實現矛盾糾紛分級分層有序調解。村(社區(qū))公共法律服務站把脈問診,免費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、調解糾紛、法治教育等服務。目前,全縣共選聘人民調解員1266人,真正實現了“橫向到邊、縱向到底”的大調解工作格局。同時,結合群眾需求及地域特點成立了“華池定邊鐵角城人民調解中心”這一跨省人民調解中心,工作成效突出,社會反映良好,人民日報甘肅頭條進行了報道,并在甘肅衛(wèi)視《法治伴你行》欄目播出。
矛盾糾紛化解成效顯著。不斷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,堅定弘揚新時代“馬錫五審判方式”,創(chuàng)新提出新時代人民調解機制“馬錫五調解方式”,充分發(fā)揮縣、鄉(xiāng)、村三級綜治中心作用,推行“1+8+N”重大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和“3334”婚姻家庭糾紛預防化解機制,力爭將矛盾化解在基層,實現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鄉(xiāng)、矛盾不上交”。2024年以來,共受理矛盾糾紛2662件,辦理化解2486件,正在辦理176件,調處化解率93.4%。